非凡年代的印迹——蚂蚁金服·支付宝篇
15年持续创造引领中国移动支付潮流:
2008年上海首开先河可用支付宝缴纳电费,2015年支付宝中国总部注册地迁往上海,“扫一扫”已全面接入市民生活
那一年,第一笔担保交易曲折诞生,支付宝正式登上舞台
阿里巴巴的总部虽然不在上海,但由阿里巴巴衍生出来的淘宝、支付宝等,一直服务着上海。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里,上海上榜“全国十大网购城市”“十大移动支付城市”“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等各种排名,而支付宝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4年支付宝创立的时候,我们致力于让买卖双方消除信任壁垒,让交易在线上做起来。我们创造了担保交易的模式,建立了一套信任机制。”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说。
近15年过去了,支付宝不仅成为国民级的支付应用和“暖科技”的开放平台,而且基于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信用体系,发展成蚂蚁金服这一“超级独角兽”公司,引领着中国乃至全球的移动支付创新。
回溯支付宝的发展故事,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不仅催生了新技术、新经济、新服务;更可以看到,上海为支付宝践行“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的愿景提供了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改变中国电子商务的“子项目”
15年前的支付宝,最初只是淘宝的一个“子项目”。
2003年4月,淘宝刚刚诞生,由于免佣金,发展速度很快。上线不到一个月,注册人数就已破万。但年幼的淘宝也面临一个问题:怎样让用户放心付钱、让商家放心发货?
在中国商业史上,“信用”一直作为道德内涵而非制度约束。即使进入淘宝诞生的21世纪,个人信用体系的覆盖面仍极其有限。虽然电商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与之匹配的支付工具和交易模式仍是一片“无人区”。
“先付款还是先发货,是个永恒的难题。谁也不相信谁,最终陷入死循环。”倪行军现在是支付宝事业群总裁,当时只是一名刚刚加入淘宝的新人,他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淘宝交易的信用问题。
当时,由于“先付款还是先发货”的问题解决不了,早期电商用户大多选择同城交易。表面看是电子商务,可本质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一中国商业古训的现代版而已。而远程汇款,又让买卖双方都觉得不太放心。
在研究了PayPal、银联等当时国内外已有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后,最终,倪行军所在的淘宝团队从淘宝论坛里得到启发——有用户提出“只要淘宝能保证资金安全,就敢用线上交易”。根据这一思路,淘宝计划在交易链条中增加一个环节,即由淘宝担任第三方担保和仲裁的角色,由其先保管货款,待买家收到货物并确认无误后再转账给卖家。这个设想,正是支付宝的雏形。
当年10月18日,西安工业大学学生焦振中在淘宝看中一台700多元的二手拉卡拉智能POS机富士相机,卖家崔卫平当时在日本横滨。和当时的很多交易一样,两人在付款方式上谈不拢了,交易一时停止。
不过,随着崔卫平在淘宝上发现“担保交易”这一新方式,事情出现了转机。崔伟平觉得可以试试,就把支付链接发给焦振中,并得到了后者的认可。
收到这一买卖双方的担保交易请求时,淘宝团队乐坏了:这可能是第一笔担保交易!但高兴劲儿还没过,就收到焦振中的信息:不想买了,要退款。原因还是不了解担保交易,不信任。团队里负责客服的姑娘是广东人,很看中做生意的“头彩”,她再次联系焦振中,解释担保交易的原理、流程和细节,最终得到了焦振中的信任。
就这样,淘宝的第一笔担保交易产生了,而且还是一笔跨境交易。开发团队觉得有必要给这一担保交易方式起一个更好记的名字,考虑到有了“大宝(淘宝)”就应该有“小宝”,而且“宝”、“保”同音又用于支付,决定叫它“支付宝”。
至此,支付宝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移动支付,上海首尝螃蟹
支付宝的诞生是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交易流程看,“担保交易”不算重大创新;但从设计思路看,支付宝触及了中国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核心问题——信任机制,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案。
POS机安装
所以,由淘宝子项目而来的支付宝就像拨动一个小按钮却意外启动一列火车那样,开辟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新时代,并迅速成为电商行业的基石和标配。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由支付宝提供的担保交易已经覆盖了淘宝70%以上的商品。
在诞生后的最初七年时间中,支付宝一直在完善相关服务,包括与不同银行对接、克服“双11”中交易高峰的宕机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依托金融要素集聚的上海,支付宝不断迭代技术、创新服务,迅速发展成新经济的代表。
2008年,上海在全国首开先河,成为全国第一座将电费缴纳服务接入支付宝的城市;十年后,上海成为全国便民服务“网上办”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
2009年,在“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咨询座谈会”上,马云表达了“阿里巴巴将去上海发展”的想法。所以在紧跟着的2010年,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浦东注册成立上海分公司。
在上海成立分公司的次年,即2011年,支付宝获得了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此时,移动互联网技术方兴未艾,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支付宝开始了新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怎么做?
支付宝内部在探索中逐渐产生分野:一边是以二维码支付为代表的“软件派”,一边是以NFC(近场支付)为代表的“硬件派”。“软件派”所推崇的二维码最早发明于日本,是一种以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的编码方式,无论信息量还是安全性都优于传统条码,用于移动支付具有天然的优势,日韩等国都有过试水。但“硬件派”认为移动支付会出现专用终端,当时有生产智能POS机的厂商还判断,未来每台手机会配备刷卡器。
虽然内部仍有分歧,但在2011年4月,支付宝设计了首个二维码支付试验版;三个月后,支付宝正式在国内推出二维码支付,并为此申请了专利,客户端则增加了一款叫“悦享拍”的功能,即当下“扫一扫”的前身。
然而,刚刚露面的二维码支付推广并不顺利,“钓鱼”、盗刷、病毒等问题随之而来,甚至有讽刺漫画将二维码描绘成技术猛兽,有着血盘大口和锋利的牙齿……
支付宝团队并没有放弃。一方面,通过技术升级,“扫一扫”的风险在降低,“钓鱼”等“黑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上海也为支付宝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人才、合作伙伴、消费者……面对上海给予的种种资源和发展机遇,2014年7月,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注册成立。
当年12月,刚刚在上海注册分公司的支付宝就在首次“双12”中充分感受到上海市场的激情。
在2014年之前,由天猫创造的“双11”已经成为参与者众多的“人造节日”,而“双12”最初是为淘宝上的商家准备的,线下并没有商户参加。但在2014年,支付宝看中了这个日子,用来推广以“扫一扫”为代表的二维码付款。
当年参加的城市并不多,商户也不过两万家。结果,上海不仅成为参与商户做多的城市,还成为参与消费者最多的城市。在上海,“扫一扫”全面接入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配合的是各种促销:“扫一扫”付出租车费,免起步费;便利店“扫一扫”结账,打对折;餐厅用餐“扫一扫”,打对折……当年的《解放日报》这样记录:“手机钱包付出租车费,免起步费;便利店结账,消费金额打对折,最多折扣20元;餐厅用餐,同样对折,最多折扣50元……虽然众多电商推出各种优惠争抢‘双十二’市场,可昨天的‘风头’还是被马云旗下的支付宝钱包用‘线下消费,手机全部打折’活动抢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昨天15:30,全国共产生400万笔移动支付,其中上海以87万笔的交易量排名第一。”
从这一年开始,线下移动支付成为消费者的主流生活消费方式。
今年世界杯在俄罗斯举办,亲临现场的中国观众惊喜地发现,从商家到地铁,都能扫支付宝二维码付款。
从网上缴费到“互联网 服务”
面对上海的资源和机遇,在2015年时,支付宝又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当年4月,支付宝中国总部的企业注册地变更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软件园,实行杭州上海双总部、双中心的运营模式。登记机关为浦东市场监管局,注册资金为10亿元。支付宝认为,将注册地迁往上海,有利于国际化拓展,这一决定也得到浙江省及杭州市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对支付宝而言,上海不仅是注册所在地,更是很多新服务的试验田。从试水“担保交易”到成为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海不仅向支付宝敞开了大门,而且很早就在“互联网 服务”上,成为支付宝最好的合作伙伴。
比如,在网上缴费这件事上,上海是全国第一座“吃螃蟹”的城市。
2008年,上海电力做了一件今天看来很平常的“小事”——让上海人的电费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缴纳,不用线下跑腿、排队了。没有人想到,这成了一个起点,拉开了全国网上办事的序幕。
高成杰当时正任职支付宝,他觉得除了上网缴电费,还能上网缴水费、燃气费等各种生活费用。于是,他和同事多方联系合作伙伴。但当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远不如今天,很多机构从未听过网上缴费,不敢尝试,高成杰们处处碰壁。
无数次碰壁后,第一丝“曙光”在上海亮起:2009年,专为各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付费通道支持上海付费通公司向支付宝抛出了橄榄枝,经过数月的沟通和技术对接,第一笔水电煤网上缴费在上海完成。原本上海市民可能需要排队两小时的事,一子下缩短成一分钟。
“榜样”的作用非常明显,上海水电煤缴费接入支付宝后,很快引起全国效仿。许多百姓第一次感受到网上办事的便利,全国更多城市开始跟进。跑网点交水电煤费用的经历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出。
从2015年起,网上民生服务开始大幅度提速。上海很多单位又成为“互联网 服务”乃至“互联网 政务”的试水者:
2016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支付宝合作,首次打通医保结算,支付宝医保结算在沪上综合性医院实现首次成功实施;
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智慧医院”模式,挂号缴费看诊处方全覆盖,还支持医保。
2017年11月,第一家“信用就医”医院也诞生在上海——支付宝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推出“信用就医”,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花呗用户可申请1000元的花呗额度用于看病缴费;
2018年1月,上海地铁宣布,所有线路站点可以刷手机进出站,并支持支付宝支付;
2018年11月,上海公交车、轮渡等支持支付宝扫码乘坐;
2018年12月,上海、杭州、宁波三地地铁互通,用一个APP可以在三城地铁间刷码结算……
这些探索,使得上海市民成为全国最早一批享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群体。事实上,早在2016年6月15日,《解放日报》就如此记录:“目前,全国70个大中型城市中,上海的支付宝‘互联网 政务’流量名列全国第一。入驻支付宝的上海‘互联网 政务’已经达到23项,一年服务对象超过522万人次。上海市民最常用的服务是实时公交查询,这项服务贡献了22.24%的用户流量。”
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也显示,上海用户非常喜欢移动支付:2017年,上海的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也就是说,在线下10笔支付中,有8笔用的是手机。
2017年6月,支付宝首个无感支付停车场落地虹桥机场,车主不带钱包甚至无需拿出手机就能免密扣款,开启了全国停车场无感化的序幕。
支付宝的上海用户还创造了很多新纪录:通过移动支付积累信用,上海人共信用免押金19亿元;通过在线缴纳水电煤等低碳行为,1046万上海用户在蚂蚁森林共减排超过12万吨,累计为地球种下85.9万棵树(在蚂蚁森林里通过积分兑换),均排名全国第一……
不难发现,在上海,支付宝早早完成了从支付工具到服务平台的转变,打开了更多“互联网 ”创新的大门,参与建设上海的数字美好生活。
从长三角的“地铁通票”,到全世界的“支付宝”
12月1日,上海、杭州、宁波三市宣布,地铁“通票”正式上线,用一个APP就可以在三城地铁间刷码穿梭,不用再来回切换。
今年12月,在支付宝技术支持下,上海、杭州、宁波地铁实现互联互通。
这看似小小的一步,既是通过支付宝的技术助力克服了三地闸机硬件的差异,更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三个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开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式。而且根据规划,不久之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能实现地铁刷码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区域的码上“地铁圈”。
这,只是七亿中国人都在用的支付宝在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14年来支付宝早已不止于“付”,而是成长为一个服务中国、打通全球的一站式金融科技生活服务平台,并引领了担保交易、快捷支付、扫脸支付等一系列数字支付史上里程碑式的创新。
这,又是支付宝扎根上海的体现。
今年8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将主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新零售发展、文创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而早在2015年,上海市和阿里巴巴集团就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那时起,支付宝与上海各公共服务部门积极合作,通过在支付宝上开设“窗口”,为市民提供百余项服务,数量全国第一。
对支付宝来说,不论是14年前开创“担保交易”这一全新的信用机制,还是伴随移动支付发展而形成的“互联网 服务”“互联网 政务”,以及通过技术积累、信用体系创造的各种普惠金融产品,这些成果内在的发展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支付宝远非一个产品、一家企业,而是一座桥梁、一把钥匙,它连接了消费者和服务者、连接了中国用户和世界,更打开了创新的大门。
9月17日,在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上海这个城市会被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和IoT(物联网)真正改变。上海是一个超级大都市,未来这样的超级大都市的交通、城市治理、安全都需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来引领,上海会成为真正世界一流的城市。”支付宝,正走在助力上海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道路上。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
随着沪杭甬三地地铁刷码互通,长三角成为全国第一个有地铁“通票”的城市群。
为什么地铁“通票”首先出现在长三角?因为长三角已经具备了智慧交通互联互通的硬件基础和心理基础。
从硬件条件看,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地铁网络四通八达,并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为地铁引入了“扫一扫”乘车的服务。根据上海地铁数据,在上海地铁扫码出行的乘客中,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乘客包揽前四,是地铁扫码出行的绝对主力。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民生工程共建共享也是重要的内容,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打通省际断头路、要实现城轨交扫码便捷通行。
不止是国家战略,从心理基础看,“长三角一体化”早已渗透在长三角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中。在杭州上班的王女士经常早上从上海出发,坐高铁到公司上班,下班时分再返回上海陪伴女儿……在长三角,很多人对这样的“双城生活”不陌生。他们每天一起赶地铁、火车,同行的人彼此会打招呼、加好友,他们甚至为自己起了“铁道游击队”的好友群名,其中最多的一个群里有800多人。在这背后,是800多个家庭,以及他们对“长三角一体化”的感同身受。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中,支付宝再次成为一座桥梁,通过技术打通不同城市之间的隔阂,连接了不同城市的生活。
以地铁“通票”为例,各个城市的地铁线路建造时间不同,闸机型号多样,实现异地刷码并不容易。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支付宝利用了双离线二维码、Alipay inside、Mpass等能力,再加上位于阿里云的全国最大的终端测试平台助力,强化异地扫码技术的兼容性。最终,支付宝自主研发了一整套地铁异地扫码技术,并在一周之内完成全部硬件兼容性测试,解决了异地系统兼容、跨区域结算等难题。
所以,此次沪杭甬三地地铁扫码互通意味着支付宝首创的异地扫码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向长三角以及全国其他城市推广,并且从地铁向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拓展。“有了异地扫码技术之后,我想未来互联互通的难点将不再是技术,而是需要更多的城市有这种开放包容的理念,在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更广范围的互联互通。”支付宝城市服务总经理刘晓捷说。
“上海在长三角的带头作用促使长三角各城市更有条件达成统一的意向。地铁互联互通是上海引领长三角共同发展的典型案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黄日涵认为,上海发挥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逐步将上海的智慧模式输出,与周边城市形成多角度互补,可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加速模式下达成的“小目标”;而未来的长三角智慧生活圈,不仅将奠定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标杆,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其他人口大国在建设数字城市群时所要学习的“样板房工程”。
■连通中国和世界
截至2018年11月,支付宝与其全球合作伙伴已经服务超过九亿人。从支付宝起家的蚂蚁金服也在今年6月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融资,创下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级独角兽”。
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从支付宝诞生之初开始的技术积累决定了蚂蚁金服的基因。根据蚂蚁金服披露,从人才结构看,截至2017年12月,公司技术岗员工占员工总数超过60%;海归技术专才超过公司总人数8%。从收入结构看,在2015年的收入构成中,14%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技术服务占比上升至34%;根据预测,到2021年时,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至总收入的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从专利维度看,据知识产权专利媒体IPRdaily公开报道,2016年蚂蚁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超过亚马逊、脸书,其拥有的区块链申请专利数量更是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名列第一。
正因为技术的力量,让支付宝早已不止于“付”,而是从一个支付工具成长为在人才、技术和专利上积淀颇深的中国标志性科技品牌,具备了从服务中国到服务世界的能力。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钱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打通了线上和线下,并且开始对外输出中国经验。
在线上,支付宝通过携手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金融机构,其“全球收/全球付”业务可以支持27种主要货币,打通了全球主要资金渠道,未来将成为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的重要支撑。而且这种方便中国人买进口货、外国人买中国货的网上通路超过四分之一都在“一带一路”沿线。
在线下,跟随每年数千万中国游客出境游的脚步,一张小小的蓝色二维码也在支付、退税、汇率优惠等方面提供各种便利。目前,支付宝在境外线下已接入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家海外线下商户门店,在80个国际机场提供即时退税服务。
如今,“你好”“谢谢”“支付宝”已经成为不少国际商家招徕中国游客必学的中文,很多境外商户不仅对中国的各种传统节日、国定假期了如指掌,还“入乡随俗”地把握住“双11”“双12”等中国人造节日的促销节奏。甚至,作为一款中国的国民应用,支付宝的“全球付”还出现在境外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场景里:日本东京上野的人力车、芬兰赫尔辛基的三轮车还有圣诞老人村的狗拉雪橇,居然都有服务人员操着不熟练的中文说“刷支付宝”。可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支付宝不仅能在境外“买买买”,而且是旅途的好帮手。
■打造“中国移动支付名片”
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输出 合作伙伴”模式,支付宝还让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了属于自己的本地版“支付宝”:印度的Paytm、巴基斯坦的Easypaisa、孟加拉国的bKash、泰国的TrueMoney、韩国的kakaopay、菲律宾的Gcash、马来西亚的TnGD(Touch n’ Go Digital)、印尼的DANA、中国香港的AlipayHK。支付宝和这些从它肩膀上长出来的本地版“支付宝”形成了“1 9”的格局,让移动支付的“一带一路”率先成型。
从三年来支付宝海外复制经验看,“1 9”个“支付宝”的故事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三方面:一是通过技术赋能,支付宝帮助当地伙伴突破了发展瓶颈,完成了底层基础架构的升级和风控服务能力的提升。要知道,在智能风控的保护下,支付宝的资损率低至千万分之五,远低于国际同行的千分之二。这些技术输出可为当地伙伴企业节约数年以上的研发和摸索时间,同时争取数年以上的发展时间优势。
二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逐步输出,为当地居民提供从支付到智慧生活方式的便利。此前,合作伙伴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移动支付尚处在婴儿阶段,要么没有,有的也仅限于在线转账、手机充值等基础功能。支付宝帮他们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鸿沟。以马来西亚为例,各种移动支付场景在当地街头越来越普及,在吉隆坡还能看到中国人熟悉的一幕:早晚高峰用手机“扫一扫”坐地铁——这也让马来西亚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个可以用手机扫码乘坐地铁的国家。
三是通过授人以渔,因地制宜地共同探索适合当地的“本土化”模式。比如,菲律宾是全世界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国,今年6月,中国香港本地钱包AlipayHK和菲律宾本地钱包GCash之间实现了全球电子钱包之间的首笔区块链跨境汇款,在港务工23年的菲律宾人Grace在不到3秒钟内向远在菲律宾老家的亲人跨境汇了款,成为全球区块链跨境汇款第一人。
今年10月在巴厘岛举行的2018世行年会上,世行行长金墉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更是双双点赞支付宝。尤其在看到支付宝和孟加拉国“支付宝”bKash同时参展时,拉加德更是表示:“我非常惊喜地看到支付宝遍布了亚洲各地,你们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对全球普惠金融的贡献令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支付宝的“走出去”还展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模式。此前,中国企业及品牌“走出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1.0时代的“借船出海”,以贴牌代工为主;二是2.0时代的“买船出海”,以投资并购为主。但是,支付宝“走出去”堪称“出海造船”的3.0时代——在“1 9”个“支付宝”的发展中,中国企业敢于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开放输出,为海外合作伙伴所用,双方合作打造的是本地版“支付宝”,服务的是当地人。本质上,支付宝的这一全球化模式是一种利他全球化,即通过帮助生态伙伴服务当地用户和小微企业,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全球最有需要的地方先开花结果。也正因为此,支付宝成为全球移动支付领域一张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2018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非凡年代的印迹——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蚂蚁金服支付宝篇)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崔家琛 题图来源:陆瑶俊 设计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POS机代理 大POS机 拉卡拉支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hrkala.cn/8812.html